阿里地带|夫妻小过招:中国的婚姻质量究竟如何?……
中国的婚姻质量究竟如何?我们设计了由6个侧面30多个主客观指标组成的“婚姻质量多维组合量表”的评估框架,经较先进的高级统计因素分析法测定,通过对上海、哈尔滨两城市和广东、甘肃两农村3200多对夫妻入户访问资料的检验,对中国婚姻的质量作出了全面科学的评估,结论如下:
一、婚姻质量在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
被访者对夫妻关系的总体评价平均为5.28分(最高为7分,最低为1分),即在“比较满意”和“很满意”之间,感觉一般及不满意的不到四分之一。其中“夫妻平等”、“相互信任”和“双方和谐”的平均得分更高些,分别为5.61、5.39和5.33分。对被访者个体婚姻进行排序分等的结果显示,双方的相互关系属于低质量的占22%,中质量的达75%,而达到高标准美满境界的只占3%。对婚姻质量的6个侧面进行排序分等的结果表明,“夫妻关系满意度”、“性生活质量”、“夫妻内聚力”和“夫妻调适结果”4个侧面可评定为中质量,而“物质生活满意度”和“婚姻生活情趣”2个侧面只能列为低质量。这就是说,尽管中国的婚姻并非如流行所言是“低质量”、“凑合型”,但中国的婚姻状况并不令人满意,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低质量的婚姻仍占相当比例,真正高质量的婚姻甚少。
二、夫妻关系满意度高于物质生活满意度
研究对象给夫妻关系满意度的打分远高于对物质生活的评价,他们对“感情生活”不满意即至少一方打分在4分以下的仅占6%,平均为5.33分,但给“物质生活”打4分以下的占14%,平均仅4.47分。
三、主观满意度高于客观事实
被访者对夫妻关系的主观评价明显高于对客观事实关系的描述,这首先反映在性生活满意度和实际质量的反差上,夫妻双方对性生活满意度打分均在5~7分的达49%,认可一般的为35%,至少一方承认不满意即打分为l~3分者只占15%。但他们中至少一方承认无任何抚爱前嬉就直奔目标的达23%,夫妻间不进行性感受交流的达37%,平时无亲昵行为的占38%,未体验到性快感的也有19%。
其次,尽管被访男女对双方关系的主观满意度相当高,但客观指标却显示中国夫妻婚姻生活缺乏情趣,忽视以赞美语言或示爱行为来培育浪漫情愫。即使在上海、哈尔滨这样的大城市,“从不”或仅“偶尔”给配偶赠送一些表达心意的礼物或给予意外惊喜的高达84%,“从不”或仅“偶尔”向配偶表达“亲爱的”、“我爱你”等赞赏和传情语的占72%,在婚姻纪念日没有任何庆贺活动的也占到55%。
此外,以爱情维系婚姻的比例也不高,尽管30岁以下年轻人、大专以上教育程度和城市被访者自认婚姻以爱情为主要维系纽带的已分别占58%、65%和52%,但年纪大的、文化程度低的和农村的夫妻更多地为子女、责任而同在一个屋檐下过日子。上述客观指标低于主观指标的事实或多或少地表明被访者婚姻质量存在的缺憾和问题,或显示了当事人期望目标较低的事实。
中国婚姻质量为什么不高?除了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和不平衡外,还在于以往的伦理文化更关注社会的稳定需要和家庭的整体利益,强调当事人的社会职责而漠视其个人感受和幸福,致使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未能得到普遍认同及付诸实践。近年来所倡导的家庭精神文明建设,也偏重于思想道德建设而忽略了科学文化的建设。正如本研究所证实的那样,婚姻质量是婚姻稳定的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和基本保障,只有婚姻质量提高了,当事人的自我感觉幸福了,夫妻关系才可能稳定长久。事实上,被访者抱怨配偶缺乏道德责任感、不尽义务、放纵个人感情的比例非常低,而大量存在的问题是:新婚期的角色适应、夫妻的异质整合和冲突的缓解、家庭人际关系的协调、子女教育的方法以及婚姻观念的更新、生活情趣的培养等等,这些问题是无法通过道德教化解决的,更需要的是普及有关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家政学的科学知识以及文学艺术的熏陶。为此,我们呼吁:社会的婚姻文化导向应从重稳定转向重质量,社会的婚姻指导也应从重伦理教化转向重科学指导和心理疏导。当事人更应把婚姻当作一项重要事业来追求、来经营,在改善婚姻质量上下更多的功夫。
全文共1713字节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情感口述故事
本文标题:
文章链接:zone.alingn.com
文章来源:阿里地带
友情链接:✅女娲导航 ✅恋爱之书 ✅健康笔记 商务笔记 ✅健康杂志 ✅分享笔记 ✅健康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