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地带|数据小调查:互联网、性解放与嬉皮士精神……
美国《时代》周刊上曾有一篇文章认为:今天的个人计算机革命和互联网之所以成为这样,乃是继承了60年代嬉皮士精神所造就的。
这话说得有道理,但不完全对。60年代嬉皮士对我们现在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个人计算机上,而是体现摇滚乐、性和个人计算机等诸多领域。这缘自他们的生活宗旨,这些宗旨的根本则在于”黑客伦理”:诸如”所有信息都应当是免费的”、”进入计算机的权力应当是不受限制的和完全的”等等。
在这些”黑客伦理”的指引下,他们要冲破束缚,挑战权威,于是有了摇滚乐、性解放和个人计算机的兴起。60年代,英国出现了性解放潮流,美国则出版了《花花公子》,一股性革命的洪流不可阻挡地席卷了60年代的西方社会。在反对资产阶级政治体制的同时,他们尽一切努力去过一种他们认为符合人性的生活。同样,他们也把这些精神带入了摇滚乐、毒品和个人计算机。直至今天,我们在互联网上仍可以看到这些”黑客”的影子,他们在网上强调所谓自由,就像当年鼓吹”性解放”。
究其根源,是因为互联网除了带给我们交流的便利之外,更多的是一个虚拟的社会,正如一位心理学家所说,互联网是一个24小时开放的实验室。里面实验的是什么呢?是人性,是人和人的关系。自然,这开放不仅伸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也伸到人心中最隐秘幽暗的地方。互联网让人们可以隐去真实的身份,去展示自我的另外一些组成部分,”当现实和角色游戏结构之间没有清晰的界限时,这个实验室就成为我们以及其他网民的危险地带。”
毫无疑问,时至今日,60年代嬉皮士们的精神结合得最完美的就是性与互联网。正如他们鼓吹性解放将使人类获得一次人性上的更新与飞升一样,他们认为互联网也应当使人获得一次全新的自由和解放。
但这种结合所带来的效果有时是负面的,由美国加州圣约瑟婚姻与性中心和斯坦福大学共同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美国共有大约60万的人沉溺于互联网色情网站。这份调查的主题为”网络色情文学的泛滥”。
报告指出,”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美国6000万网民中至少有20%的人在上网的时候会访问那些色情网站,其中有1%,即60万人已经达到了沉溺的地步。更为不幸的是,随着互联网的越来越普及,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地增加,这已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
研究人员普特纳姆教授说,”沉溺于色情文学的人能意识到它的危害性却无法控制自己,为此他们心理和精神上将变得非常压抑、自卑、脆弱,甚至与其他人打交道都会变得困难。”对那些尚没有足够分辨和抵制能力的青少年而言,就更是这样。由于缺乏控制能力,不正当的性教育信息往往会误导孩子,甚至引发他们这样那样的心理障碍,这就像把贪吃的孩子独自放在糖果店,任由他们困惑迷茫。
当年的性解放就像一场闹剧匆匆收场,至于什么是更人性的生活,狂躁之后的人们终于迎来了一次真正的回归–对家庭的重视和对忠诚的向往。任何新事物都有一个发展过程,互联网也是一样。经历一系列混乱与无序后,我们期待着规范–法律的、伦理的,以及技术的–为我们带来真正的自由。
互联网自由与性解放一样,不可能是一个虚妄得不着边际的自由与解放,无论是在现实的还是虚拟的社会中,规则必不可少,而它所起的作用不外是:维护和保障最大多数人的最基本权益。
全文共1368字节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情感口述故事
本文标题:
文章链接:zone.alingn.com
文章来源:阿里地带
友情链接:✅女娲导航 ✅恋爱之书 ✅健康笔记 商务笔记 ✅健康杂志 ✅分享笔记 ✅健康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