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地带|情感小笔记:浪漫与Romance……
浪漫与Romance
生活在东西方文化的夹层里,自然会有很多的困惑,而其中一个非常有趣的困惑就是发生在”浪漫”与”Romance”的诠释解读之间。
在我有过的所有英汉字典中,Romance和Romantic都是堂而皇之、赫赫然地翻读为”浪漫”、”浪漫的”,反之亦然。因为从小受的中式教育就是要我们把老师的话、书本的话当做”颠扑不破的真理”,我自然从来就不曾起念怀疑过这样的翻译是否有一天会给我带来困惑。
刚到美国时,因为想着我中华悠悠五千年文化之博大精深,又加上也希望显现一下自我修炼的小小成果,所以虽然讲起英文时文法不太通,口音又很重,但却在遣词造句时总想要玩点什么”雅意”,开口前在心里先将自以为得意的中文句子造好,然后再张嘴往英文那边儿直愣愣地一对一硬翻,看老美听得一瞠眼睛二结舌头的,心里那个得意劲儿就甭提了。
在我当时语难成句的英文里,使用频率相当高的一个词当然是”Romantic”。虽说我从来就不耐烦读琼瑶什么的,但对”浪漫”这样的词,也还是觉得看着就是飘逸风雅、读着便会唇齿留香的。所以我不会放过任何可以使用这么一个我认为是可以让我表现文彩的词儿的机会,比如我说我想来美国是因为觉得远走他乡很”Romantic”、我又说我想有朝一日能环游世界那也是因为那样的旅程非常”Romantic”,等等,等等。
美国人的修养总的来说都比较好,除了能灵活运用阿庆嫂那套”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的江湖法宝之外,还能见人就夸,绝少会做那种损人不利己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之类的傻事。如今回想起来,他们当时听我满口乱冒肥皂泡似的、词不达意的“Romantic”,心里一定不是偷着笑我就是暗暗纳闷儿,但都没撕破脸给我来点指正。
后来慢慢交了比较铁的、可以互称Buddy的老美朋友,我就开始听到了盘问:”你为什么说那流浪汉在街头边走边唱很Romantic呢?”,又有:”我一点也不觉得一个人骑着大骆驼在沙漠里游逛是什么Romantic的事”,这样来去不需几个回合,我就意识到我们中美双边原来在对这”Romantic”的理解上并没有达成共识。
我马上改守为攻,主动出击,虚心求教。
老美在骨子里也一样是好为人师的:”你也有说得对的时候,比如你说想起夏威夷就觉得很Romantic,这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对的,嘿,在月色下的Waikiki海滩上和心上人拉着手散步、卿卿我我之间看着落日、相依相偎在火把边上观赏草裙舞吃晚餐,那心情和感觉多好?那就叫Romantic没错……”话匣子一开,就直性本能起来:”我就纳闷儿呢,有次我和一个台湾来的老头聊天儿,他说他最喜欢到海上钓鱼,说一人坐在小船上很Romantic。我问他有girl跟着吗?他说就一个人而且要的就是那一个人的Romantic劲儿。Come on,一个孤老头到海上钓鱼?没有girl?那是哪门子的Romantic?!”,而在一边的我早已因为艳羡起那素昧平生的老头所拥有的那种”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浪漫情怀,而久久回不过神来。
后来终于弄明白了,美国人说的”Romance”、”Romantic”,只是我们中国人所说的”浪漫”、”浪漫的”这类词意里所涵盖的非常小的一部份。在他们现代的”麦当劳”、”米老鼠”文化里,如不涉及两性之间的关系,Romantic根本是无从谈起的。而在我们那经历过朝朝代代、生生世世的锤炼、又对付过”拿来”和”吸收”的无数挑战的中文里,举凡海阔天空天花乱坠、不着边际平原走马的举止言行、思想意念,都是可以和”浪漫”挂钩的,相比起那狭义浮浅的字母文化,怎不让我又要自豪一回我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而我们到美国来,实际上就是带着我们的深沉和含蓄闯入了一个崇尚直率、凡事非常讲求表面化、形式化的扰攘的花花世界,在这里没有人有耐心等待一个”路遥知马力”的结果,没有人愿意欣赏”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承诺。这里的一切都是简单而夸张、招摇又直接。表现到了”Romance”和”浪漫”的层面上,就是一种追求形式与注重内涵的冲突。
比如到了每年的情人节,你一定会看到周围未婚的美国小姐们的桌子上张张扬扬地摆着含苞欲放的玫瑰,有时还会不只一束,这时花香下暗藏的争斗与杀机,就给浪漫温馨的季节添加了几分的悬念和刺激;而过往赏花的人,一定会用美式的夸张来番形容词免费大赠送,在他人一阵咿、啊、哇、呀之后,那待嫁女儿的芳心,自是甜甜又蜜蜜。你说这送花的人是不是绝顶的聪明?为什么他就会知道把花送到办公室里来而不是送到小姐的香闺里去呢?
结了婚的美国女人虽说好像不太有老少小姐们那么风光隆重的礼遇,但花花绿绿的卡片还是有的,摆在装饰精美的小花蓝里的巧克力也不会少,她们的故事听着虽有点老套,比如烛光晚餐啦,看了场新电影啦,但她们仍是说得热热烈烈,道来津津有味,心里一定想着,至少在气势上不能输给那些花蝴蝶似的单身女郎。再加上商家的搅和,这时你会觉得连呼吸进的空气都是带点”Romantic”的甜味儿的。
他们就是在表现,骄傲而夸张地展现着他们心中对”Romantic”的理解,连幼儿园里还是懵懵懂懂的孩子们,也被训练着用童心在白纸上直露地表达他们最初级的对母亲的感爱。在这同时,对大部份的中国女人来说,她们那些一向让她们的美国女友们赞不绝口、羡慕不已的忠厚老实、脚踏实地、勤力上进、克俭顾家的中国男人们,却在这西方世界一年里最称”Romantic”、对女人来说是几乎最重要的节日里,大多不是得了健忘症,就是双耳暂时性失聪或者乾脆是选择性失明。不管此时家外面的大世界是如何精采,家里面的小世界是如何充满期待,他奉献的都是女人眼里万般的无奈:玫瑰没影儿──”你真在乎哪玩意儿?”巧克力──”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浅薄了?一年就拣今天吃一次巧克力!”
中国女人由于女性敏感的天性使然,总比男人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她们发现很难不羡慕美国女人正在尽情享受着的那种张张扬扬、直直接接的”Romantic”的感觉,她们也开始不太耐烦那种当年曾深深地感动过她们的、而她们的中国男友或丈夫们仍在坚持着的”心有灵犀一点通”和”一切尽在无言中”的、含蓄的中式”浪漫”。她们开始抱怨,抱怨中国男人的木讷呆板,迂腐乏味。
更有少数沉不住气的,会在满世界诱人的”Romantic”声中,看美国女人的笑靥如花看红了眼,竟会打电话让花店给自己送上鲜花一束,然后也是在他人的一阵夸张的惊惊咋咋中,在幻想中自我完成对”Romance”的追求。
我因此总有点不解,既然送花几乎是简单到可称举手之劳的事,既然知道心爱的女人对能不能收到花感觉如此重要,为什么就不去捡个轻轻松松就当了”浪漫王子”的便宜呢?
我的一个女友的丈夫在今年的情人节说的话让我恍然大悟,那哥们儿对太太是这么说的:”送花到办公室?你好意思要我还不好意思送呢!”原来中国女人的要花和中国男人的不送,都是”Romance”或”浪漫”以外的话题了,他们双方此时在意的,都是别人眼里的他们。想要花的是希望那花带给他人一种收花人是”受宠着”的信息;而不送花的人正是害怕被人发现他做了他认为是浅薄轻浮、酸溜溜的蠢事。
虽说不少中国女人在情人节里的神情是落寞的,但好在一年里情人节只有一天。热热闹闹过后,中国女人也好,美国女人也好,就都得重食人间烟火不是?中国女人又会慢慢注意到她的中国男人的好处:尽管他不会像那些开口流着Honey、闭口含着Darling的美国男人那样带女孩子去吃顿”麦当劳”也会丢几个quarter点个曲子讨她欢心,也不会在结婚纪念日玩出么”Romantic”的花招,或在她的生日带给她一份”锦上添花”的惊喜;然而,他在平平淡淡、无风无浪的日子里,却能给她许多比鲜花、巧克力和惊喜更重要的东西,她病了渴了的时候的一杯水,她出远门时他为她画好的地图,给她的车子定时换的机油,她累了烦了时他静静的聍听……
她们终于明白,他们的中国男人虽然不拥有表面的、直接的、锦上添花般的”Romantic”,但他们自有他们内涵深切的、雪中送炭似的”浪漫”。只是她们总会期待,某一天里这世界能发生一种叫”完美”的奇迹就好了。
全文共3339字节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情感口述故事
本文标题:
文章链接:zone.alingn.com
文章来源:阿里地带
友情链接:✅女娲导航 ✅恋爱之书 ✅健康笔记 商务笔记 ✅健康杂志 ✅分享笔记 ✅健康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