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地带|夫妻小过招:家庭旋律 – 浅谈家庭生命周期…… – 阿里地带

阿里地带|夫妻小过招:家庭旋律 – 浅谈家庭生命周期……

  当你一想到家时,会出现什么景色?是一张图片,还是有好几张。若有好多张,这几张图片都是同一种色调,还是像春夏秋冬一样有一变化?你会好奇为什么同样一家人怎么会有如此变动?就如七个音符怎么谱出如此不同的旋律。有时低调,有时却是高亢。有时和谐,有时却是纷杂。不管你喜欢或不喜欢,不管你愿不愿意,家就这么自弹自唱,你似乎也左右不了多少。临床上,常会听到父母的抱怨,这孩子原先是很乖的,怎么现在变成如此拗;或者配偶的埋怨,原先都好端端的,怎么现在变成甚么都不可商量!

  其实随着时间的发展、环境的变动,家人关系和表现自然也会演变,就如旋律一般,每一次似乎各有不同的主调。家族治疗家将此家庭旋律称为“家庭生命周期”。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家庭的生命,开始于父母结婚终结于父母皆亡。一般核心家庭生命过程都会经历几个预知且特定的生活事件,如父母结婚、第一个孩子出生、孩子长大离家、父母年老死亡。这些生活事件冲击家庭,要求家庭改变或调适,于是发展当阶段典型家庭的人际组合及关系,并完成当阶段的发展任务,以应付所需及面对各种不同的挑战和危机。

  家族治疗家将家庭生命周期分为六个阶段

  一、新婚期

  一对男女经由结婚组成家庭。一旦双方愿意结合,共组家庭,就必须对自筑的家庭具有使命感。二人各自走出老家,而不是离家出走,一起努力为新家殿基一个新的独立空间。基础若要稳固,非但二人须具有独立能力,并且需要发展亲密关系。独立能力包括建立自我、经济独立,并且区隔自我与老家的关系。亲密关系的发展则须培养敏感、体贴和协商能力,建立情感表达、沟通管道和合作模式。小家庭要幸福除了新人愿负起责任,也需要老一辈的放手祝福,允许自主、给予信任,否则会引起忠贞分裂、争吵不断。离婚就是此期适应不良的结局。

  二、孩子出生期

  多数夫妇除非丁克族或不孕,通常在婚后二、三年会生下孩子。孩子的诞生不但象征夫妇由为人子女的地位提升为为人父母,更意味照顾责任的升级。养育就成此阶段的大事,家务增加,财务加重。谁来照顾小孩就成主调,若是母亲全权扛起,会有两种不适状况发生,一是母亲并非全然接受母职,而会思考应牺牲自我或放弃母职?内心挣扎不已;产后忧郁症就是此阶段的产物。另一是母亲因喜爱小孩或转移婚姻的挫折,完全投入亲职工作,冷落婚姻,形成父亲失落或疏离,外遇的颠峰就在此期。同时也为日后母子依附问题埋下种子。另外一群则是生了小孩,却拒绝当父母。将孩子交给祖父母,而自己依然继续享受无官一身轻的优哉生活,于是为日后亲职关系和小孩发展留下不良的伏笔。

  三、孩子就学期

  就学指的是就读幼儿园或小学。小孩第一次上学,不论幼儿园或小学,对其而言是生平第一件大事,对家而言也是一件大事。从每年暑假将结束时,报纸家庭版专刊教导父母如何帮助孩子适应学校生活,就可瞧出端倪。对孩子而言非但象征他/她长大,也意味开始建立与外界的关系,踏出离家的第一步,既是兴奋也是害怕的。小孩若是害怕,遇到困难可能退缩而无法发展社交生活、培养人际能力、符合社会期许。父母,特别是母亲,若是舍不得,加上放不下心的焦虑,更使孩子走不开;走不出去,上学恐惧症便油然而起。过度保护会剥夺孩子在适应环境现实面的学习,让他/她无法发展自我控制,尊重他人需求、感觉和权利,缺乏相互制衡的有效能力,于是出现学校适应不良症状。

  这期另一问题是手足的纷争。每个小孩都希望自己拥有的是唯一的,特别是父母的爱。此时分享的能力尚未发展,于是争吵不断。争吵并非坏事,这是发展和谐必然过程。孩子从中学习谈判、妥协、顺服和合作。但是有些父母无法忍受这些插曲、变调,于是插手。一旦介入,反而会加剧冲突,因为三角关系就如跷跷板永远解不完。严重时小孩会出现行为问题,如易怒或飙悍。妙的是这些父母头疼不已而抱怨的行为,学校老师却一点也没看见过。

  四、孩子时值青春期

  这期的家最有能量。家庭旋律就如贝多芬第八号交响曲那段的炮声轰隆。小孩生理改变,欲求增强,自我加大,就像一悬在弓上的箭。父母一则是喜,一则是忧;喜的是孩子长大可以自己来了,忧的却是孩子因此不再听话了。责任、自制、和掌控就成主要课题。父母感到控制权旁落,而失落,孩子则感到责任加身,失去孩童特权,威胁和压力加大。火爆沮丧纷呈,长大或没长大就成是否适应的指针。

  青少年一方面追求自主,一方面却渴望认同,父母此时如何在外界文化冲击下仍给予青少年信任、支持和肯定,就成亲职一大考验。俗语说,握紧怕破握松怕掉,真难拿捏。问题一旦出现就成两个局面,一是父母功能失效,火爆浪子产生;青少年脾气变燥、滥交朋友、飚车或割腕。一是孩子失去自动自主的精神,变成退缩无劲;天天躲在家里,既无社交也无兴趣,甚至不断抱怨身体诸多不适但就医却无解。其实火爆、混乱、退缩或身心症,都是不适应的表征,象征孩子和父母无法成功区隔,所引起的沮丧反应。差别只在一是向外爆,一是向内压而已。

  五、孩子成人离家期

  离家不一定是实质,而是象征。象征孩子真的长大可以独立了,当然不表示不要父母,反而是回雏的前奏。孩子是否成人,能否完成学业或工作赚钱,能否有社交生活,和结交亲密朋友,均建构于上述几期的养成。这就是家族治疗家所说,前一阶段任务若无法完成,将会影响下一期任务的达成。

  孩子走了,空巢出现。父母被迫回到自己的婚姻,逼着面对婚姻的可能性和限制,也看到自己的资源和不足,于是如何找到新的自我和生活重心,就成自己须面对的课题。此时离婚常是一种新的追求,而外遇就是先兆。若一再逃避而转嫁他人,失落必成问题。加上人生困惑、工作无成,焦虑症、虑病症、忧郁症就代为诉说自己的诸多不满和沮丧。若以重金属摇滚乐形容孩子时值青春期,那此期对许多父母而言就是蓝调。

  六、父母年老期

  失落是这期的主调。父母面临体力、健康、收入、角色、人际、友谊,甚至生命等等失落。失落适应成为重要课题。适应不良者常有轻微忧郁症倾向。心态不平者就出现许多不合理行为,增加相处的困难,也使子职关系受到挑战,自己则伴随迫害妄想症状。父母依赖需求日增,子女如何合作以满足父母,冲击兄弟姐妹的原先手足系统功能。特别有新的家人加入,如何整合新的价值观和新的情感关系,就成子辈的挑战。若处理不当,就会有手足失和、主要照顾者罹患身心症或老人虐待问题。

  家族治疗家认为一个人的问题象征他/她的家在发展转化上出现问题。当孩子逐渐长大,父母就应该调整要求内容和要求程度,给予小孩成长空间。若父母死不放手孩子就有长不大的问题;父母年纪大不再想当照顾者,孩子就应接手负起责任。若孩子死不承担,家庭就有丧失功能的顾虑。成长困境是发展必然面对的插曲,严重的是家人不敢面对,或执着想要抹杀,于是焦虑或强迫就伴随而至,家庭不再是真美满,而是会伤人。一旦解决问题的方式僵化,就成偏态,如此一来问题反成解决策略,如父母对孩子越有意见,孩子就越加反弹;孩子越加反弹,父母就更加施压,一关卡死一关,团团困住。在婚姻冲突里,也经常出现夫妻的某一方希望另一方表现某些行为,但“必须是他/她真想要这么做的”,“如果还得由我来告诉他/她,那就太差了!”于是期待的一方永远不能满足,而被期待的一方永远在等着知道对方真要什么再行动。

  家庭面对外界的冲击和自身的演变如何因应,就如舞者如何顺着音乐跳舞一样。家庭要跟着时间的旋律舞动,既不可乱无章法,也不可执意不改。在维持稳定和追求变化中,寻求平衡。家庭系统须具有弹性,角色扮演不是固着,随着状况发展不同的沟通管道,并建立适合时宜的合作方式。旋律不论高亢或低调,不论纷杂或是和谐,只要配合得当,都是具有功能的,否则就会适应不良。

全文共3163字节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情感口述故事

本文标题:
文章链接:zone.alingn.com
文章来源:阿里地带
友情链接:✅女娲导航  ✅恋爱之书  ✅健康笔记  商务笔记  ✅健康杂志  ✅分享笔记  ✅健康社区

You may also like...